OLED面板具備自發(fā)光、色彩還原度高、省電、輕薄、可彎曲等特性,被視為彩電行業(yè)下一代技術流派中的一大重要分支。但長期以來,LGD在大尺寸OLED面板市場中保持一家獨大的局面,其產能很大程度上左右了OLED電視的發(fā)展速度,導致此前很多彩電品牌對于OLED電視的態(tài)度更多是兼顧和關注。另一方面,國內面板企業(yè)在OLED領域雖有布局,但因技術原因大多集中在小屏領域,大屏整體的產能受限也造成OLED電視的價格偏高,更傾向于高端定位,難以在更廣泛的消費人群中普及。
近期,OLED電視的發(fā)展似乎出現了一些轉機。11月16日,TCL華星光電(以下簡稱“TCL華星”)在其全球顯示生態(tài)大會上發(fā)布了5款全新顯示技術與顯示產品,其中的65英寸8K噴墨印刷OLED是目前全球最大尺寸基于印刷技術的OLED面板,噴墨印刷式OLED似乎正在成為推動OLED電視發(fā)展的另一條路。
具備三項優(yōu)勢,但尚難取代現有制造技術
OLED技術有不同的技術路線,分別應用于不同的產品領域,其中FMM-OLED技術主要應用于中小尺寸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面板領域,WOLED技術和三星發(fā)布的QD-OLED主要應用于電視面板領域,噴墨印刷OLED技術則通過打印而非蒸鍍的方式形成發(fā)光器件,可以應用在中大尺寸顯示器和電視面板領域。值得注意的是,蒸鍍和噴墨印刷是目前OLED面板制造時采用的兩類主流技術,其中FMM-OLED和WOLED采用蒸鍍的方式進行制造,QD-OLED則經過了藍色蒸鍍OLED和彩色光致發(fā)光QD印刷成膜,同時采用蒸鍍和印刷兩類技術。
有媒體曾對蒸鍍和噴墨印刷兩個技術方向進行過對比——蒸鍍通過使用精密的金屬掩模板(FMM),對蒸發(fā)有機物進行過濾使其沉積在大型LTPS背板的特定區(qū)域,依次加熱不同的有機物材料最后形成OLED面板;噴墨印刷則是首先在溶劑中融化OLED材料,使其變成墨水狀態(tài),用噴嘴向基板上噴射一定量的OLED墨水,在基板的隔柵之間進行印刷,經過干燥去除溶劑后形成OLED面板。
TCL華星副總裁張鑫曾向媒體透露,與蒸鍍式OLED相比,印刷式OLED具備三個優(yōu)勢。一是擁有更高的材料利用率,目前白光OLED面板在蒸鍍的工藝過程中,材料利用率低于50%,且需要加彩色濾光片,但印刷OLED基本不會浪費工藝材料;二是相比蒸鍍式OLED需要真空制造環(huán)境,印刷式OLED可以在空氣中制造,適合大量生產;三是相比蒸鍍式工藝疊層機構非常復雜,印刷式OLED主體發(fā)光結構和相應的產線結構相對簡單,更利于良率提升和大批量的規(guī)模生產。
盡管如此,印刷式OLED現階段并不能取代蒸鍍式OLED。中國電子視像行業(yè)協(xié)會副秘書長董敏告訴中國家電網記者,印刷式OLED和現有主流的WOLED更多的是工藝不同,兩者的發(fā)光原理殊途同歸,是共存和相互借鑒的關系,而不是取代的關系。“對于噴墨打印技術,當前最關鍵的是良率的快速提高、形成完善的供應鏈以及具有共同認識的技術和品牌陣營。”
奧維睿沃總經理陳慧也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,認為現階段的噴墨印刷技術相關設備和工廠的建設還不成熟,量產良率及品質穩(wěn)定性都需要時間,目前印刷式OLED還暫時沒有非常明確的量產時間,還不能替代現有OLED技術。
多個技術方向加持,OLED電視有望加速普及
目前可應用于電視面板的OLED技術中,TCL華星的噴墨打印OLED技術采用直接噴墨印刷紅綠藍發(fā)光材料的方式制造,而WOLED技術采用白光器件,再通過彩膜過濾的方式得到紅綠藍三原色,QD-OLED技術則是采用藍光器件,再通過量子點色轉換層得到紅綠光。中怡康大家電事業(yè)部總經理彭顯東向記者表示,噴墨打印OLED的制造優(yōu)勢在于其具備較強的成本潛力,有利于在中大尺寸消費市場推廣。“除此之外,相較于WOLED,印刷OLED可以滿足更高分辨率產品,色域表現也會更好;相較于QD-OLED,印刷OLED更適用于柔性產品生產?!?/span>
盡管相比目前的OLED技術,印刷OLED具備一些優(yōu)勢,但受限于全新的噴墨印刷方式,相比成熟的LCD技術,其良率偏低、成本偏高,大規(guī)模量產仍有很大距離。按照計劃,TCL華星噴墨打印OLED項目可能將在正式2022年啟動、2024年量產,目前還是試產階段。陳慧指出,印刷OLED目前主要被日本廠商JOLED用于汽車、醫(yī)療等高端領域,但印刷OLED因產品材料和良率等因素,一直推進緩慢。“目前還尚未進入大規(guī)模量產階段,鑒于OLED目前的整體狀況,應該良率不高。實現大規(guī)模量產,上下游產業(yè)鏈配套的發(fā)展,技術方案的成熟度都是需要考量的?!?/span>
TCL華星COO趙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公司以印刷OLED為大尺寸面板的技術方向,目前正在跟相關的合作伙伴加快技術的開發(fā)以及產業(yè)化的推進,兩到三年內有望在大尺寸和小尺寸OLED上,和韓國廠商達到一個同場競技的水平。TCL華星加入OLED面板的競爭中,除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韓系面板廠商對于國內OLED電視生產的影響外,也能提高OLED面板的整體產能,無疑會對國內OLED電視的發(fā)展帶來了一定的利好。彭顯東認為,噴墨印刷OLED電視如果實現大規(guī)模應用,將會是OLED電視市場甚至整個電視市場的大事件,相信會加速推動OLED電視成為市場主流,為人們帶來震撼的視覺享受。
對于上述前沿顯示技術,各面板制造商實際上均有投入資源預研。TCL華星在噴墨印刷OLED技術上已積累多年,曾推出過多款噴墨印刷OLED顯示屏,去年還入股日本JOLED公司,通過雙方的合作來加強在噴墨印刷OLED技術的布局。近期,三星顯示也宣布其QD-OLED面板已在忠南牙山8.5代產線上實現量產,首批主要推出55英寸和65英寸面板,用于供應三星電子和索尼等企業(yè)。此前TCL、三星給外界留下了“反OLED”的印象,兩家公司接連釋放布局OLED技術的信號,它們在OLED技術上取得的成果,也會加快其它面板企業(yè)向OLED市場進軍的步伐。
奧維睿沃數據預計,2021年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出貨將達730萬,2022年計劃出貨量1180萬,隨著TCL、三星的加入,OLED面板的市場盤子也有望進一步擴大。董敏表示,OLED面板供應源的多元化,將因此解決供應鏈安全、價格、物量等一系列連串問題,最終極大地催熟OLED產品市場。“也有可能因為OLED多元化技術的成熟,使得電視的形態(tài)和應用場景實現突破,從而帶動一波換機潮。”
來源:中國家電網